由於,校內辦法會日新月異,所以就針對個人準備上的過程還有技巧來分享。

一、了解學校申請交換學生制度

除了全校性徵選「校級交換生」還會有「院級交換生」也就是以所屬學院資格赴外交換,而我是以校級身分,所以以下經驗是申請師大校級交換生日語組的分享

(1)善用國際事務處網站,若最新的簡章尚未出爐,可以先參考往年的,建議春秋兩季的簡章都要看,因為部分學校只會在其中一季開放名額,先看簡章了解申請流程還有姊妹校所需要的門檻(例如語言能力、成績標準)自己才能及早朝著理想的姊妹校去努力。

(2)多看前輩的心得,才能實際了解各個姊妹校的特色與優缺點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選擇,也可親自去問有交換經驗的學長姐。有些大學可能與師大剛簽協定,心得不多,可以往台大交換生那邊去找,國際事務處系統也有提供他校心得連結。

(3)由於辦法一直都在變,在此就簡單帶過,首先要先向國際事務處繳交一份備審資料(詳細請自行查詢),審核通過(大多都會過)就參加面試,面試完會有成績,依照成績配合申請時填的志願來排,有點類似指考,但是不一樣的:成績還沒知道就要填志願,所以一定要想清楚,按照自己真正的喜好填滿,建議能事前參加徵選說明會比較能夠迅速了解,有問題也可以當場直接提問

二、正式著手準備


(1)赴外交換最重要的不外乎就是語言能力了,儘管申請日語組也有一部分是可以以托福等英文成績,但由於面試時原則上都是用日語進行,所以須具備日語能力,師大本身沒有設定門檻,完全取決於各姊妹校的設定,有符合才能填該所學校,一般建議至少是N3能填的學校會比較多,如果有意真正參與在日本大學生的課堂上,需要N2以上

(2)製作備審資料,雖然說短短幾分鐘面試的分數比例大約是一半,但是問題常常也會來自於自己準備的備審,所以一定要好好準備備審資料,由於我考大學時並沒有做過備審資料,所以有向朋友借來參考如何撰寫自傳讀書計畫等等,建議給老師稍微修改會比較好,也可以自己多看幾次,檢視語句不通順,或是整體的脈絡(可能要他人比較能看出)另外,推薦信建議盡早與師長聯繫,讓老師有足夠時間寫。至於整本備審資料的美化部分,我會覺得簡潔有力是最好的,而我個人的小撇步是:重要的文字、最希望被評審看到的部份,用紅字,五份就不要吝嗇地全部印彩色吧,原因很簡單,整份資料四五千字,評審不可能逐字逐字,適當地使用標題,吸引評審目光,重點使用紅字,讓閱讀者馬上就能看到重點,目光抓到了才有可能好好看整份資料。


◆自傳◆
家庭背景>求學之路>(旅日經歷)>未來目標,既然是要申請到日本交換,不外乎就是每個環節都要稍微帶到日本,比較沒有辦法的部分就去強調個人特質,例如:受長輩影響等等,然後我的高中有擔任日本文化研習社社長,因為旅日的經歷成了我赴日交換最大的動力之一,所以有稍微談到不同於一般人的遊學經驗,然後提到自己未來有意朝日本這個領域研究。
◆讀書計畫◆
建議分成短程、中程、遠程,內容為出發前的準備、交換期間、返國後,中心原則還是一樣:「到日本留學」,短程可以寫如何精進日文、籌備生活費,中程可以寫想要修習哪些課程,簡言之,要讓評審覺得:「你很了解去交換會是怎樣的生活,而你已經有所準備」讓他們覺得你是做了很多功課的。在讀書計畫中,建議可加入「動機」,這個部份如果能說明的很有說服力會加分,也可以直接寫出自己心儀的學校(第一志願),原因是什麼,讓評審覺得你就是很積極想要去這所。返國後計畫可以提到要傳承給學弟妹,或是從事翻譯工作等等,甚至是否有繼續留學的計畫。

三、面試


穿著不需要過於正式,乾淨整齊,避免休閒感。通常會先是自我介紹,然後三位評審輪流問問題,請以日文回答,因為評審問的問題並不會太難,通常會是:為什麼想交換?想到哪所?原因?或是,在日期間有什麼旅行計畫,我甚至還被問喜歡看什麼日劇。個人經驗談:重點不是回答得有多完整、日文是否正確無誤,而是能否及時回答,避免支支吾吾,畢竟每人口試只有四到五分鐘。另外,我還有被評審要求念文章。

師大交換姊妹校名額很多,申請的人卻沒有那麼多,這樣的環境下,只要家中經費許可,很值得出國體驗。

準備好資料和面試,像我在校成績並沒有很出色的人,也是可以順利到自己的第一志願姊妹校。

arrow
arrow

    eriko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